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得了痛风,除了补肾、排尿酸、调节嘌呤代谢、遵医嘱服用药物等措施外,生活方式上的调理也非常重要。想要控制好痛风,这8大危险因素最好别再碰! 鱼类(供图/视觉中国) 痛风的8大危险因素& B+ S, {. I/ Q$ ?/ X+ d+ [1 S" C; P
痛风的定义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 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使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而出现病症。下面这些是加重痛风患者的危险因素,大家一定不要再碰了!
4 F [& N. U) h8 E# I○内脏和鱼类2 X! A: l0 X2 N6 O1 d3 F7 I
痛风性关节炎无论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需要注意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等。这些都是痛风病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所以一定要小心。
; F* y6 C: z* b/ }5 h○调味料
: ~4 a$ D' Y$ H; \& Z, U3 ]9 g痛风患者都知道要少吃海鲜,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
" L$ H. R6 q" s. v8 F/ n这些调味品常常是一些动物、海鲜等经过提炼、浓缩加工后的成品,其嘌呤含量非常高,食用这些调味品烹调的食物后,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体内的尿酸水平。快速的血尿酸升高则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 H3 {- C* b. W. N. j○高果糖食物
s) G+ w$ J- e* D# Y' C1 N3 B( z% f. k痛风患者的“敌人”除了各种含嘌呤的食物外,还有含“果糖”的食物。
9 n3 i& `1 w* X: Y; ^& \) R, E痛风患者要少吃甜度比较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因为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此外,有的饮料中会添加“果葡糖浆”。因此,痛风患者食用前要注意看一下配料表,少吃含果糖的食物。% m9 X+ ~. \. x9 z. O4 g h
○咖啡浓茶加重痛风" u& a% a" i! d
浓茶水、咖啡等饮料本身不会增加嘌呤的含量,但它们有兴奋自主神经的作用,加重痛风,也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 N- P! T' F' z/ r: F# O6 i7 E) ^
○葡萄酒
9 e/ C J+ Y1 {酒精对痛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酒精会促进嘌呤吸收,即便红葡萄酒和白酒中没有嘌呤,跟其他含嘌呤的肉类一起食用也会加重通风。另外,酒精可增进尿酸排泄,增加痛风或高尿酸风险。
9 U- Z, G. x% r) I○种子类食物" G/ b, R, M' F" e9 W
/ q8 w6 k+ p" U" {$ R! K许多人会认为说,既然荤菜中的嘌呤含量较高,那么选择素食总归是不错的选择,但选择蔬菜亦需谨慎。花菜、菠菜、菌类及植物的种子、干果等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觑,仍因控制摄入量。" M5 N0 K: N! T1 V u M" `$ K; W
○粗粮 9 ^5 ~& `; Z" \+ f* A) _
痛风患者忌口的食物除了常见的海鲜、动物内脏、肉汤外,主食不应该选用粗粮,如玉米、荞麦、全麦片等。因为这些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相对较多,过多食入会引起血尿酸升高。1 I ^2 y t/ k$ z
○西红柿
L5 [4 N; N3 O0 w/ r% J中医专家提醒,患有痛风的人最好少吃西红柿,不然病情反而会加重。中医认为痛风发病原因多由寒湿引起,所以痛风患者应注意多吃些能减轻和消除寒症的温热性食物,而西红柿则属于凉性食物,还是少吃为好。
2 i7 q4 E: w1 |: e3 A3 s, ]痛风的4大危害) \" y$ ^" x+ l2 x3 C) h
痛风常突然发病,发病后关节红、肿、热、痛,痛势剧烈,夜间更明显,24小时可达高峰,若治疗及时,约2至3天可缓解。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对身体的危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q; B- u. c- R! @! K! g) f) N3 Q
第一,肾脏损害。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致死,此种情况约占痛风死亡原因的20%-30%左右。6 E( F: W1 L! a4 M0 v
第二,尿路感染。痛风性肾结石或肾盂积水、膀胱结石等还容易引起顽固性泌尿系统感染,如未彻底治疗可引起脓肾或坏死性肾乳头炎、败血症而致死。
/ k. T% r# d* p第三,皮肤感染。皮肤的痛风石破溃后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又不注意清洁卫生,结果造成细菌严重感染,蔓延到血内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而致死。1 P5 ]8 j; q. b- `9 n7 C* B0 U
第四,并发症。痛风并发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紊乱以及糖尿病引起的一些急慢性并发症等,这些并发的疾病是痛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C' I7 ]& m( I$ s+ ~8 I
4个妙招预防痛风2 w2 W6 m. |5 s! p1 Y
第一,饮食上要少食动物内脏、鱼类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 x* ] z) L% r8 p; T# V1 F痛风属于代谢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常见因为不注重饮食健康,喜好大量饮酒和嗜吃肥甘等厚味,饮食不节制,造成发病率逐年增高或反复发作。因此,为了减少痛风发作,应从预防入手,配合调整日常饮食。
; J6 y) `4 o+ v: z. k0 U1 v$ ^○应注意调节饮食,防止过胖。因为肥胖多因饮食不合理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而引起。控制体重要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为主。一旦尿酸增高,必须戒酒,不要酗酒,尤其是要禁饮啤酒。尤其是啤酒与海鲜不能同食,如果同食只要时间一久,往往就引起嘌呤排出减少而引起痛风。不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如动物内脏、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鱼虾、菠菜、豆类、花生、蘑菇、花椰菜、菠菜及发酵类食物等食物。
9 T& i, b+ z7 h- G○要重视控制饮食,平时宜适当多进食含嘌呤低的碱性食品,多食发面食品、放碱的粥和所有根茎类蔬菜可促尿酸排泄。如奶与乳制品、蛋类、玉米、马铃薯、萝卜、洋葱、芹菜、黄瓜等蔬菜,水果基本都可食用。
" }# N$ }( D. |, l嘌呤实际上是核酸分子(遗传物质)的组成部分,遗传物质一般存在于细胞核之中。牛奶是牛的乳腺细胞分泌的体液,里面没有细胞核,因此就没有嘌呤。而鸡蛋中几乎不含嘌呤,因为理论上它只是一个细胞(要是受精鸡蛋的话就是两个细胞),一个细胞核。当痛风患者吃海鲜、内脏、肉类和豆制品很少时,可以通过增加鸡蛋和牛奶的摄入量来满足优质蛋白的需要,比如每天喝400克牛奶,吃1-2个鸡蛋。
?6 I" i) u6 s0 Q7 f○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并多喝水。每天可喝3000毫升以上,使24小时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6 g) Q5 q, J2 v: H7 g0 f
第二,防止受寒和过度劳累
9 \% v4 b. J0 C受寒过劳可使人的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导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则使尿酸排泄减少。: R. ^8 ]. K' E
第三,防止高血脂4 w3 Z: o3 r0 i, m
高血脂不但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同样也可引起代谢障碍,影响尿酸排泄而患痛风。主要的办法是控制饮食,吃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
; P: m3 ^, B. S T2 Y6 b说起痛风,人们一定会将它与体内血尿酸过高联系在一起。因为高尿酸血症而引发的尿酸结晶若在关节及肾脏中沉积,就会引起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有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痛风患者体重超标,约3/4的人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症。另据研究证实,人体的体表面积越大,其体内血清尿酸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痛风患者除了要做到控制日常饮食之外,严格做到减轻体重、控制血压、血脂也是同样重要的。
/ E( \- B$ a6 O! u$ d第四,运动要适宜、防止剧烈运动
" H4 T- k& V0 E4 } L" J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肾排尿酸量下降,导致痛风。剧烈运动还有可能增加关节肿胀、受损的风险,不利于预防痛风的发作。
' ] {; J* b/ { J3 ]6 n: d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已经患痛风的患者也同样要重视控制饮食。因为,痛风病的饮食控制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并增加尿酸的排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认为,痛风就是高尿酸症,确实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减少含嘌呤量高的食物。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地控制痛风患者的饮食?
- X* W n: Q+ T8 w y! C# T4 f' h2 I& ~& g5 g
痛风者的饮食需要按病程不同控制嘌呤量,要看处在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选择食物。
& |& e8 ?$ [6 Y6 E如果在痛风急性期:膳食中嘌呤严格限制在150毫克以下,可选用嘌呤低的食物以牛奶、鸡蛋(特别是蛋白)、谷类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主食以精白米面为主,可以适量吃薯类、南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满足热量的需要,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少吃或不吃粗杂粮、杂豆类食物。液体进量不少于每日3000毫升。/ |$ t( Q$ x. ^) Z& o
如果在痛风缓解期:有限量地使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可自由选用嘌呤含量少的食物。如果烹调肉食,先将肉类用汤煮滚,然后弃汤食肉以减少嘌呤的摄入。
0 y/ U* r/ M# a, V. O8 W' L本文综合:健康时报、信息时报、39健康网、武汉晚报、生命时报、北京晚报、新华网、99健康网、华西都市报、家庭医生在线等网络综合 ' h0 w' l8 r1 Q& T, h, m/ @ w3 ]
8 a3 j- T1 V0 N( |0 t0 M8 D# W- I
. L8 y* A& I: a1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