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湖华人网
地产经纪 Lisa Chou
地产经纪
地产经纪 李德军Roy  Li
吴泽宇律师事务所
北美华人新生活
许鹏牙科诊所
万通电讯
金房地产
地产经纪  Dennis Xu
第一阳光地产经纪公司
会计师 Tony Zhang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圭尔夫华人网 - 圭尔夫(贵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34|回复: 1

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 是犯困还是心理作怪?

[复制链接]

3410

主题

3560

帖子

0

精华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62
金钱
2820
威望
62
注册时间
2010-9-10
发表于 2012-7-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Dennis Xu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看到了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打。打哈欠真的会传染吗?
; Z3 Z4 y7 O6 }$ N
3 p* W. }. e3 I/ V# a打哈欠会传染的说法是正确的。光是看到、听到或想到打哈欠,就可以让人真的打起哈欠来。有趣的是,打哈欠不仅能通过视觉传染,有时候就连听到打哈欠的声音,看到打哈欠的字眼,或者想到打哈欠的情景,都会不自觉地跟着打哈欠。说到这,你打哈欠了没?
: n- _2 \0 u# f" A, Y. w9 s. y! S* y3 b0 N* I
打哈欠是给大脑降温
. D+ [& A! G; I5 g" ?% @
3 U" w# f9 n' \# [! m9 F* ~0 c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了打哈欠的最新研究成果,打哈欠是人体用来自动调节大脑温度的一种手段,当人的大脑开始过热时,通过上颌窦的扩张和收缩让清凉的空气进入大脑,使大脑降温。美国科学家哈克与盖洛普提出的打哈欠“大脑降温说”指出,人类的大脑和电脑有点相似,对温度相当敏感,温度一高就没法高效运转了,打哈欠相当于大脑的一个散热器。由于疲劳和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温度上升,因此必须要通过打哈欠来降低大脑的温度。$ P; a9 L, U3 u+ t+ }$ \
  k" E6 ~6 L* G# N( V! B
打哈欠是因为身体感到疲倦
, ^# O! l" N1 G+ W5 q- n7 y
- s+ A0 ]3 B/ P: o# g  z也有人这样说,打哈欠是因为身体感到疲倦,需要补充氧气,所以直接以口鼻大量的吸入空气,以获得氧气补充, 至于为什么看见别人打哈欠,自己也会想打哈欠,有一种说法,据说那是人类下意识的生存竞争本能,因为当一个地方有人开始打哈欠,可能就向人暗示这个地方空气〈氧气〉快不够用了,基于生存本能,人类下意识会提醒自己赶紧也吸上一大口空气,以免当空气〈氧气〉不足的时候,自己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 因为求生是本能,是属于下意识反应,所以即使是看到图片也是会有反应,就像男生看到报章杂志的清凉图片,生理也是有反应,脑部受刺激暗示,物假亦真。还有这样的说法:打哈欠似乎不只表示人累了,它还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体内状况的改变。研究显示,当人累了、醒来,或其他时候当警觉状态有所改变时,都会打哈欠。. e* \: }$ h% g( Q& ~2 J) r

' e. X& L8 r" P4 x6 d6 i频繁打哈欠或为中风前兆; I: [' N& d% \3 d! @

! @$ I, Q* w( |" m3 h7 a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科王新志教授表示,打哈欠是人人都会有的生理现象,但老年人频频打哈欠就要重视了。特别是那些平常血压高、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频频打哈欠的现象,常常是中风的前兆。因此,当老年人频频打哈欠时应引起自己或家人的重视,及时就医。/ u; O3 e  a0 A# T4 `$ |6 A* S# c
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呢?; O8 R( V' n# m8 }

! l. I6 B) c* W" J% M* ?$ u/ D; E许多种动物都会打打哈欠,几乎所有的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缺氧、疲倦或饥饿时都会打呵欠,但是研究表明,打哈欠只有人类和大猩猩这样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之间才会相互传染。神经生物学家们发现,只有大脑皮层发达的脊椎动物,才有能力辨识哈欠,并且彼此传染,这是“大脑高级意识和智力”负责的事情,是很复杂的社会行为,因为他们能够了解同伴的想法,而且会在“移情作用”的影响下把同伴打哈欠的行为反映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连锁反应”,跟着同伴重复同样的动作。想到这,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流口水、淌鼻血等不具传染性而心怀感激呢?% _, |; b( @0 B: {, J

- S1 b+ x3 a1 u6 ^/ G1 l% J打哈欠的特征是嘴巴张开深深吸一口气,而下巴与全身的肌肉也跟着伸展开来。多年来人们以为,当肺脏周边组织侦测到肺里的氧浓度变低时,就会让人打哈欠以吸入更多的空气。但我们现在知道,肺脏不一定会侦测到氧气的不足。而且,子宫内胎儿的肺脏虽还不能换气,但胎儿已经会打哈欠了。此外,呼吸与打哈欠的动作受控于不同的脑区域;当位于大脑下视丘的旁室核氧浓度变低时,就会让人打哈欠。
  m# B: v( O# m: ^) s. A6 O心地善良的人容易被打哈欠传染! e" E4 K. e% m

  N1 `2 R# E$ C  ^" i# ^- G* \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文认为,所谓的打哈欠更容易发生在“移情”人群中,即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那些人。
( p! {( U2 H1 C2 ]. g8 \1 g- r/ }% v4 K& G6 N9 u4 u' X/ J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找来了一批志愿者观看打哈欠的录像。经观察发现,接受此项实验的40%至60%的人会受录像的影响频频打起哈欠来,而有些人则丝毫不受录像的影响。接着,专家对他们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表明:不打哈欠的人属于比较冷酷、坚定的人,他们不善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相反,受到打哈欠录像影响的人则属于善良、敏感、容易博得别人好感的人。该结果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精神病患者很少会被别人打哈欠所传染,因为他们很难进行移情活动。因此现在又有了这样一个结论:心地善良的人更容易打哈欠。2 \& I% f/ J6 v. }+ o6 Z) z* V

. K, L  ^) Q% l% M# ^不过也有科学家做实验证明,这种行为不会发生在5岁或6岁之前,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者则统计了120名6岁以下的幼儿,发现大部分孩子要到4岁以后才会被别人的呵欠“传染”。另外还他们还研究了30多名6至15岁的自闭症患儿,发现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自闭症患儿对别人的呵欠也更加无动于衷。所以,在沟通与社交上能力不足的人,很可能不太受到呵欠的传染,而这些人也往往不善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 ~4 H: D# |& y  C4 ]" W& V$ m4 Z打哈欠传染是种简单的“情绪传染”1 I$ ^2 K: [% }& V
# h& J  J1 n( B/ U, @- `3 V
按照“大脑降温说”,打哈欠是一种大脑缺氧的自我保护方式,那么,为什么它又会传染给别人呢?9 t; C$ F! N: N3 Z7 T* s
2 |" _; z& Z) V, y( }/ }5 }- u
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张丽说,传染性打哈欠和自主打哈欠的原因完全不同。她认为,看到别人打哈欠而跟着打哈欠,是一种简单的“情绪传染”,“每个人都会受周围环境影响的,这就像看着别人笑也会情绪高兴,看见别人哭也会悲伤一样。而打哈欠会立刻表现出来,是因为这种举动非常简单,并且正常人不会用意念去阻止,所以很容易被传染。”外国的神经学家对此也有过发现,他们说在“传染性打哈欠”的时候,大脑的颞上沟会活跃起来,在眼睛和嘴部活动的感知过程中起作用。( C$ b# v/ S( q  q, C. ]+ i

4 c/ a" Y5 B9 Y$ a  N- a" h7 h关系越密切越容易被打呵欠传染
8 H+ l, Y9 }! s+ p7 y8 g, z% `2 @5 i
) L# F& [6 j% E9 n1 u! U" R: F科学家们发现关系密切的人之间,越容易受被打呵欠传染。意大利比萨大学以及意大利认知科学和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用一年的时间收集了超过100名不同国籍的成年人,在意大利或马达加斯加岛的真实场景中打呵欠的情况,然后他们开发了一个统计模型,来分析了被试者与其他人的关系、原属国籍、性别以及打哈欠的情况。结果发现,打哈欠传染在亲人之间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然后是熟人和陌生人。这也再次印证了打哈欠被传染是移情的一种形式,越是关系密切,人们越容易体会到其他人在压力、焦虑、无聊或疲劳时的感受。7 ?- j* k% C$ v6 a8 j) i4 v2 E
打呵欠是一种从众心理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410

主题

3560

帖子

0

精华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62
金钱
2820
威望
62
注册时间
2010-9-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人说这是心理学中的马纳姆效应,也就是人们的一种从众心理。 其实人类一直都在寻找自己,但却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一个哈欠,他周围那些不打哈欠的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那些不打哈欠的人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如果让一个人伸出双手,掌心向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系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右手绑了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此人受暗示性越强。 0 m/ A* _6 O" R7 H  Y
有三种理论认为打哈欠有感染力1 \5 J4 P" E! B1 a2 k% \* R7 T
/ v+ i( H) m, ~( C9 W! g
这三种理论是:生理理论,厌倦理论,进化理论。
" C) B& f0 E" Q- r% r) Z# c! \. ?5 g, z4 k5 X: h- Q( [
生理理论认为,打哈欠是大脑意识到需要补充氧气的一种反应。打哈欠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为在某个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很可能同时都觉得需要补充氧气。打哈欠可能还会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如同看见别人吃饭会感到饥饿一样。
  ~5 Y" A6 D" G
7 X+ u0 _9 {! _( }2 y0 F# I厌倦理论依据的假设是:如果每个人都觉得某件事情令人感到厌倦,就会打哈欠。但是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人为何在感到厌倦的时候打哈欠,除非人把打哈欠作为一种本能方式,用形体语言表达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 _' ^( K* j" c% V! Y" h

+ Z, n0 t# ]3 i9 a. |2 z' q进化理论认为,人打哈欠是为了露出牙齿,这个行为是我们的原始祖先传下来的。打哈欠可能是向别人发出警告的一种行为。鉴于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用打哈欠的方式向别人发出警告已经过时了。  A4 S, Z/ C4 l8 o9 F/ V2 I! X

$ o7 |6 B  Q+ c% p由于人们还没有找到打哈欠为何具有感染力的确切原因,因此,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个谜。
$ i* p5 w# h+ q: C0 r# B4 }+ @在搜索打哈欠图片的时候找到了央视主播文静的图片,也许她当时是累,但谁知道当时是不是导播或摄像之类的人在下面打哈欠的时候感染她的呢。
1 r9 H* t1 W% U# n+ A7 U; P0 w  i) g  C/ l8 v# B5 _
打哈欠有什么作用?
) t& j+ z6 H; l7 \+ O6 X% c1 l) _7 @$ h4 @( c8 j8 Z8 g( _: M
哈欠还有其它一些作用,如可以松弛紧张、消除疲劳,放松肌肉等,飞机降落时打哈欠能帮助平衡中耳内的压力。
6 N. B  z' H# G  r3 V
5 l7 q, l; O) f8 i$ I另外,打哈欠还有利于养护眼睛,德国保健协会建议,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人,如果想让眼睛休息一下,打个哈欠当是最为方便和有益的。最佳的打哈欠方法是伸一伸懒腰,张开嘴巴,下巴左右移动,就像骆驼吃东西的样子。* f" R0 v+ S' e) H, `  l$ r

: R3 I7 C1 |4 E# z7 d% V打哈欠,是人类身体的一种有益的生理性反应,不要认为在公众场合下打哈欠有伤大雅,因而拼命予以抑制,也不要误认为打哈欠是一种疾病信号,从而忧心忡忡,如果你不断地想打哈欠,说明你疲劳了,应该适当地活动一下或休息。% M6 a3 ~/ o5 j/ K
& A: `! {% M+ P( y; ]8 V- c+ W, u
如果大家累了,不妨打几个哈欠来调节一下吧,顺便看看旁边有没有被传染的人!
" g0 H; \7 w% z为什么人打哈欠时会流泪呢?
' c4 R# g6 s. T% |% f* P* T( e+ |
/ O! N" I5 x4 T1 A, ~困倦的时候总会打哈欠连天。哈欠一打,眼睛里总会泪水汪汪的,为什么人打哈欠时会流泪呢?
1 G' d( R  O* t5 z6 o8 |" Y4 D( T! O6 i' k/ n
人的眼泪时时刻刻都在分泌,在眼球表面流动。可是平时分泌的泪液很少,而且是紧沿着眼球表面和眼皮里面微细空隙中流动,所以,你不会觉得泪水在流动。
+ z+ v# }. E3 `# ^
9 G3 l$ P3 ]$ ^# I然而,在你眨眼的一刹那间,这些眼球表面的泪水就被吸到眼泪的下水道——鼻泪管里去了。别小看这条不太长的细管子,它却是眼泪通到鼻腔的唯一要道。泪腺不断分泌泪水,鼻泪管不断排泄泪水,所以平时人是不会流泪的。2 [7 ]8 F& N) W$ f5 K/ J( _

/ l4 I2 L6 ~9 X' \5 f/ y人在打哈欠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尽可能多地让气呼出体外,为的是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随着打哈欠的动作一股气体有力地从嘴巴呼出。面颊部、舌和咽喉部肌肉紧张收缩,这时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鼻腔压力增高的结果就会一时性地阻挡鼻泪管排泄泪水的工作,“下水道”不通,泪水流不下去,积在眼睛里的泪水就越来越多。就会两眼泪汪汪的,最后夺眶而出,流到脸上来了。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圭尔夫华人网

GMT-4, 2024-6-29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