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湖华人网
地产经纪 Lisa Chou
地产经纪
地产经纪 李德军Roy  Li
吴泽宇律师事务所
北美华人新生活
许鹏牙科诊所
万通电讯
金房地产
地产经纪  Dennis Xu
第一阳光地产经纪公司
会计师 Tony Zhang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圭尔夫华人网 - 圭尔夫(贵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55|回复: 0

公车专项治理开启,实施时间节点有刚性要求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158

帖子

1

精华

正式会员

Rank: 2

积分
90
金钱
0
威望
90
注册时间
2010-6-2
发表于 2011-5-19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Dennis Xu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从本刊了解的信息看,此次专项治理的时间表从4月下旬一直安排到今年年底,从启动开始将分为若干阶段持续推进。' |8 a/ k+ _. v3 w
  在完成动员部署的阶段,其要求是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分别成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并作出所在地区、部门的工作部署。9 @6 M! j4 B5 g1 i9 V
  进入清理纠正阶段,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抓好登记自查、审查核实、纠正处理三项任务,并针对情况报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m9 _& |  N. l$ Y) {  其中,登记自查环节,要求登记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各单位需对公务用车进行登记,填表造册。除了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保密要求的车辆,登记情况都将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对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情况,同样要求统计摸底。
) `; T5 z3 j% ]5 Q: X- ]; x  在纠正处理环节,要求对违规问题作出处理决定。对主动自查、及时纠正的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从宽从轻处理;对隐瞒不报、不及时纠正的,严肃处理;对两个《办法》下发之后的违纪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7 \) z$ ?" N9 i/ S- }; j  在重点检查阶段,各级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项检查组,对所辖地区、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要求检查面不少于 30%;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择部分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进行重点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5 U3 B- \5 f. t- S& t  最后是建章立制阶段。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按中央要求,这个阶段是在清理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注重治本和制度建设,着力 构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长效机制。可以说,这是专项治理工作与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衔接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 度,为下一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f5 d. I% Z; v$ [# D( |* |
  权威人士解析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包括多项内容:7 c, s% N+ m/ J4 P. e
  首先是编制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按照不突破原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要求,明确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重新核定车辆编制总数,并报上一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备案。
5 ?, ]+ ^, j- R+ v  j8 [$ z5 N5 R: c* [  其次是购置审批制度。完善公务用车审批和公示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购置审批的工作程序、职责分工、公示办法、违规责任等,力求做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共同监管。
1 Z+ [4 q2 t. O& l7 G  再者是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费用定额核算制度。
" H5 e8 w8 S$ t3 G. |7 q  还有是日常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全面推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回单位停放制度和节假日封存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等。
4 O" l) E7 _1 P  R7 Y1 s  最后是执法执勤用车管理规定。按有关要求,财政部分别会同公安、国家安全、司法和纪检监察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本系统执法执勤 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明确配备范围、车辆编制、配备标准和使用管理要求。各省区市有关部门按要求制定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并报上级主管 部门备案。! S  S& c- b9 F# q$ t0 n
  公务用车制度积弊已久
! T5 [2 h! A* K) ]9 ]) t% z  在受访专家看来,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主要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近些年来,这种公务用车管 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一些地方公车消费支出的加速增长,成为各级财政不小的负担,也成为政府管理的黑洞,更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 t  {7 g& f; {& S3 X0 V0 V  “现在公车的使用,一是无序——公车私用、公车一把手专用,是个干部都在使用公车。二是无度——加油、保险、维修都是由公家来承担。”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指出。
  f  q, H6 A" Z4 ?* t  对于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积弊,主管部门和社会层面已有基本共识:7 W: i" n% T1 q7 \9 `) \3 ?
  积弊一:公务用车费用过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综合各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有的甚 至超过10万元。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 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另有民间和学者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公车数量约为300万~350万辆,每年 公务用车消费支出约为3000亿元~4000亿元。据估计,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 J* r- I# m) l: ^% D- K& S6 F; W! K
  同时,加油、维修虚开发票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换了40多个轮胎,几乎每周换一个,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 L: L4 P4 z$ w
  积弊二:公车使用效率偏低,公车资源利用失衡。据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测算,党政机关的公车,每万里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6倍,而使 用效率则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6~1/5。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或者闲着或者跑司机个 人或领导家里的私事。与此同时,也存在公车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现象,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甚至有私车公用的无奈之举。
; U$ g6 H; u% `0 G6 F4 o% g3 j  积弊三: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有损于领导干部形象。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
! v3 F# a9 S7 ?  为何公务用车乱象丛生?竹立家教授认为,究其根源,一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没有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角度出发,总认为用用公车无关紧要。但实质 上,近几年来,公车消费已经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强烈不满,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二是对违规违章使用公车的人没有严厉惩处。尽管规章制度均 在,但执行不力。“没有听说有人因为公车问题被开除公职,惩罚不痛不痒。所谓‘杀鸡给猴看’,现在我们是‘拔鸡毛给猴子看’,‘猴子’是不害怕的。”6 B# ?& [% a& K$ T; v
  治本尚需全面改革7 W$ l* O# d& g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所在。而为下一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正是高层对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厚望。
5 F$ l/ ^" }. ?: h: x  据本刊记者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地区和国家有关部委就自发地对公车管理与改革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国家 发改委等部委调查,截止到2007年,已有交通部、国家审计署、国资委、宗教局等8个国务院部门,广东中山、珠海、惠州、佛山等7个地级市,江苏省南京、 苏州、无锡,浙江义乌,山东威海,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等地区均作了公车管理制度改革的尝试。: y) Z) }7 B& y& R$ w/ g
  从专家的解读看,已有的公车改革探索总的来说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货币化改革模式。即取消公务用车(执法等特殊车除外),向全部或部分公务人员按照职级发放交通补贴,公务交通由个人自行解决。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车改革多数采取这种模式。
- v+ ]( f/ u# }. x8 q" M9 w  其二,半货币化改革模式。即取消各部门公车,由政府行政后勤部门或由新组建的机关车辆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定期结算。
7 l4 O9 a4 n$ i& k  其三,加强管理型模式。即各单位继续保留现有公务用车,取消事实上的“领导专车”,通过完善和强化公车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一车一登记簿”制 度,车辆外出公干必须逐次登记,详细记录要车、派车、事由、起始时间、地点、行程、油耗、计费、驾驶员、乘车人等信息。下班后和节假日期间未经批准不得使 用公车。广东省中山、惠州等地区以及汕头海关对车改留用车多采取这种形式。% b7 \3 m- S8 u+ Z/ \
  至今,人们尚未见到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统一的指导意见和操作原则,造成公车改革只是在少数部门、少数地区自发并分散地进行的印象。有专家指 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不易,一方面是公车改革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公车受益者,即使原有的利益不是很合理合法,但一旦其利益受到影响,还是觉 得被侵犯;另一方面,这些受益者同时又大都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要革掉自己的既得利益,阻力很大。- g5 @, B7 ^3 z1 X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圭尔夫华人网

GMT-4, 2024-6-2 05: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